作者 | 郑巧

编辑 | 周智宇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国车企正以日益增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市场扩张策略和不断提升的品牌影响力,逐步在国际汽车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品牌间的竞争从国内“卷”到了海外,出海成为众多车企的共识。

岚图汽车也加快了它全球化的步伐。

4月26日,在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上,岚图汽车发布了Let's VOYAH“共岚图”出海战略,明确提出了“6655”核心目标,即到2030年,实现全球六大洲的布局,进入60个国家,建立500家销售服务网点,海外销量累计突破50万辆。

岚图汽车CEO卢放表态称,岚图将继续发挥产业链优势,抱团出海,从渠道、服务、生态等方面与全球优秀伙伴共建可持续的多赢生态。今年,岚图将发布第四款全新车型,这也是岚图首款全球车型。 

岚图汽车的全球化布局并非空谈。一季度,其出口量同比增长80%。它也定下今年海外销量至少翻一番的目标。

这将助力岚图在销量上更上一个台阶。卢放也对岚图团队充满信心,他表示,岚图拥有一支团结、富有战斗力的团队,他们对实现年度10万辆销量目标充满信心。

在电动车赛道的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出海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决策。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文化差异、多样化的政策法规、复杂的供应链管理、技术适应性的调整等等,都是岚图在出海过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不过岚图也有支持他们的供应商伙伴等同路人。卢放称,包括意大利经销商在内的伙伴,乐意在当地市场帮助建设岚图品牌,这是走向共赢的第一步。接下来,则是岚图要想办法让当地经销商构建一个新的价值链,扩大新的业务范围,然后逐渐延伸到整个产业链端,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面对流量与销量挂钩的新形势,卢放坦言,虽然企业家的流量效应给传统营销带来了压力,但岚图更注重长期的品牌建设。他指出,流量经济下,真正的产品认知应由社会和用户来评价,而非仅仅依赖流量。

此外,岚图汽车将与华为深度合作。华尔街见闻获悉,今年岚图将发布与华为合作打造的全新纯电SUV车型,搭载行业领先的三电技术、智能座舱和智驾系统。同时,岚图梦想家作为行业首款搭载华为智驾及智能座舱的MPV车型,也将于明年上半年推出。

车展上,华尔街见闻与岚图汽车CEO卢放、岚图汽车总经理助理邵明峰就出海战略、技术发展价格竞争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以下为对话实录(经编辑):

问:中国汽车大量出海会遭遇很大的阻力,因为外国人把我们当对手。怎么在海外把产品交给用户,让更多的经销商、产业链成为岚图的朋友,如何实现共赢和高质量地走出去?

卢放:首先,中国文化最底层的基因从来都不是你死我活,而是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第二,产品走出去只是一种贸易,更重要的是如何在当地,和当地的价值链、产业链构建生态。前段时间我跟意大利经销商交流,能感觉到他们对中国产品的认同,他们希望有新能源车改变当地的汽车市场,就像智能手机改变传统手机一样。

坦率讲,我们品牌力在海外不高,但是经销商乐意在当地市场帮助我们建设岚图品牌,这就是我们走向共赢的第一步。我们想办法让当地经销商构建一个新的价值链,扩大新的业务范围,然后逐渐延伸到整个产业链端。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问:全球市场需求不同,新能源时代怎么打造一款全球车型?

卢放:所有的车都是四个轮子,一个外壳,从这个角度来讲,产品的属性是相同的。当然,根据各地发掘用户需求和当地的使用环境不同,我们会做适应性的改进。

比如挪威天黑时间比较长,这就存在夜间行驶问题;天气比较冷,这就存在方向盘加热和座椅加热的问题;各地的英文口语化不同,这就存在AI口音识别问题。共性的东西我们用共性的办法解决,个性的问题我们根据当地市场调研的情况,去做针对性的改进,所以在这方面没法用一款车适应全球。只有融入当地,才能让产品更加适合当地的需求,当地用户才能更加认可。同时,我们也在思考并实践如何能够做到利用当地的一些资源做开发和市场开拓。  

问:我们发现车展顶流并不是车模,而是车企领导,或者说是企业家。在当下流量与销量挂钩的形势下,您认为有流量压力?岚图管理层是否会直播?

卢放:这是我非常大的一个压力,我现在每天努力在写微博。我觉得“一红一绿”两大企业家的流量已经超过了所有的明星。大家从关注明星到关注企业家,这是一个好的现象。因为企业家为社会带来了更多的增值,而不是简单的价值流转。 

从汽车工业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我觉得流量不应该被资本裹挟,而是要把真正对产品认知好或坏的事情让社会评价,让用户评价。

企业家下场营销这事发生了,我们不做任何改变是不行的,所以短期我也要采用一些适应性的做法,为岚图汽车带来一些流量。但长期来看,我们也要去做打造品牌的事情。

问:岚图汽车今年设定了10万辆的销量目标,有没有信心完成?

邵明峰:我们对实现10万辆销量目标充满信心。4月初,岚图达成了第一个10万辆整车下线,今年我们有望再次达成下一个10万辆,实现年度销量翻番。一季度,岚图汽车销量1.6万辆,同比增长188%。我们还将推出一款全新纯电SUV。今年的10万辆销售目标是我们市场地位的基础,我们将不遗余力地实现这一目标。

问:时隔4年再次参加北京车展,您觉得对比过去发生了哪些变化?新能源汽车价格战会有一个怎样的演进?它会给企业带来哪些影响?

卢放:近年来车展的变化令人瞩目,尤其体现在新能源汽车的崛起上。今年东风汽车集团展出的几乎全是新能源车,与过去在上海车展还展出燃油车的情况相比,现在新能源车已经成为主流。这标志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引领汽车产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此外,我感受到了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崛起所带来的营销方式的变化。 

过去,我们竞争的是产品、质量和对用户服务的优劣。但现在,即便产品尚未完善,服务都还没有提供,只要有足够的流量,也可能带来销量。

此外,价格内卷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降价作为一种竞争手段,虽然短期内可能有效,但并非长久之计。我们不能为了降低成本而牺牲产品质量或侵害他人利益。在追求价格优势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注重产品品质和服务质量的提升。

目前,市场上存在一些企业为了追求销量提升或资本市场的高估值,长期以低毛利甚至负毛利运营,这种做法实际上并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一些企业盲目扩张,建设了大量工厂,但最终却未能有效运营,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社会价值的消耗。

我并不反对价格竞争,但认为价格竞争应该有一个底线,不能采取倾销式的竞争方式。以摩托车行业为例,过去中国摩托车在东南亚市场具有绝对的领先地位,结果大家卷价格,质量下降,品牌没了,口碑没了,最终失去了市场。这个教训告诉我们,不能为了追求短期的利益而牺牲长远的。 

问:在这个时间点去欧洲,是不是到了一个必须加大马力的窗口期?汽车出口的拐点是否会提前到来?

卢放:欧洲市场存在对新能源汽车的真实需求,而中国具备提供高质量新能源汽车的能力。政府可能会通过加税等手段试图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但这并不符合市场需求。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政策变化就轻易放弃。每个国家都可能出台各种政策,但只要我们的产品足够优秀,品牌建设足够强大,即使面对关税增加,我们依然能够以高于欧洲同级产品的价格销售,这反而有利于我们品牌的建设。事实上,许多企业如比亚迪、奇瑞等都在加快在欧洲本土化的步伐。 

欧洲市场以及中国的汽车出口,我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还会持续增长。这主要得益于中国强大的新能源汽车产能能力、领先的新能源技术、丰富的新能源汽车产品。除了美国特斯拉和欧洲少数几个品牌外,大多数国家都缺乏新能源汽车,尤其是同时具备电动化和智能化技术的产品。这就形成了一个明显的局部市场供需矛盾。 

在短期内,这个矛盾可能还需要通过中国的出口来解决,以满足全球用户对汽车升级的需求。我认为,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这种出口态势都可能会持续。历史上,日本、德国和美国都通过汽车产品走向全球,输出他们的工业制造能力。现在,中国发展到这个阶段,也许也要走这样的道路。

但我们要明确,我们并不是以压制或排挤其他国家为目的,而是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帮助全球用户用上更加节能、环保、智能的汽车。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